第四系列
时间:2025-01-15 06:01:01
中国绿色时报4月9日报道(作者刘东生刘珉)备受关注的全国两会刚刚落幕,中国将开启新的征程,追寻新的梦想。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中,中国林业责无旁贷。纵观我国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在经济繁荣的同时,人与自然的矛盾也日渐突出,特别是备受关注的雾霾天气更让人感到生态良好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事关人民福祉、民族未来。
那么,林业在绿色经济中应该如何定位、发挥优势、服务大局?就成了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绿色经济:从诞生到分裂只是表象绿色经济是以资源的可承载性和环境的稳定性为基础,以珍爱资源、节能增效和生态环境友好为目的,重视绿色投资和绿色创新,强调绿色就业和社会公平,追求经济、社会、生态均衡协调,共同发展,具有可持续性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绿色经济的思想萌芽可追溯到20世纪60-70年代发生的针对全球粮食安全的绿色革命。
1989年,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在《绿色经济蓝图》中明确提出了绿色经济的概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绿色增长、绿色经济、绿色发展几个概念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推崇。
绿色增长是在防止代价昂贵的环境破坏、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以不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的同时,追求经济增长和发展;是可促成提高人类福祉和社会公平,同时显著降低环境风险与生态稀缺的经济;绿色发展是通过合理消费、低消耗、低排放、生态资本不断增加为主要特征,以绿色创新为基本途径,以积累真实财富和增加人类净福利为根本目的的新型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是能够实现社会、经济、自然三大系统的整体协调的发展。绿色经济的关键词是绿色和经济,关键在于经济的颜色,反映的是人们对日益加重的生态和环境危机的觉醒,代表的是人类从工业文明时代到生态文明时代的进步和跨越,体现的是各国对惟GDP的传统经济发展观念反思与改进的决心和信心。林业绿色经济:在作用与反作用中互益推进绿色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发展的潮流,发展林业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
林业及其三个系统一个多样性是生态文明之基,是绿色经济的基础和关键,是带动林业投资并增进福利的落脚点。林业是实现绿色经济的基础和关键。作为绿色经济的重要生态基础,林业承担着保护和建设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治理和修复荒漠生态系统、维护和发展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职责。林业在实现绿色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林业对生态安全、粮油安全、能源安全、气候安全、淡水安全贡献突出,将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千年发展目标作出重要贡献。
林业是绿色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林业提供木材等木质原材料、产品和能源产品,具有清洁安全、可再生、可降解等优点,对于维持全球逾10亿人的生计有重要作用。同时,森林也是重要的绿色能源库,是生产生物质能源的绿色油田、绿色电厂,对实施替代能源战略意义重大。绿色经济带动林业投资并增进社会福利。
根据千年研究所绿色经济报告:2011年-2015年间,绿色投资前景看好,如将全球GDP的0.034%用于再造林和相关激励措施,即可避免毁林、保护森林、促进绿色增长。而且,在包括像林业等一些重要的部门投资,会比常规模式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在保护生态的同时,提高就业和减缓贫困,增进山区林区的社会福利。
植树造林、管理森林和发展森林旅游等活动,创造了大量的绿色就业岗位。据2010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显示:全世界大约1000万人在森林管理和保护岗位就业,但更多人则直接靠森林为生。林业的发展带动了山区和林区的经济发展,大大促进了农民增收减贫。
我国林业的绿色贡献:生态与民生并重绿色经济被视为林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国家整体发展的基础。林业的绿色贡献是生态与民生并重,更强调林业的多功能性,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加强调投资林业在增加社会福利和社会公平方面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和贡献。我国林业为绿色经济的发展积累了生态资本,对绿色经济的生态基础给予了强力支撑。
当前,我国森林覆盖率已达20.36%,森林面积1.95亿公顷,森林蓄积量137.21亿立方米,累计吸收二氧化碳251.09亿吨,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年价值量达10.01万亿元。湿地保护取得重大进展,土地沙化总体上得到初步遏制,保护区数量与面积稳步增加,野生动植物保护进一步加强。我国林业为绿色经济的发展增添了国民福利,植树造林、森林管理和发展森林旅游等活动,创造了大量的绿色就业岗位,起到了林农增收减贫的作用。
据专家估算,2005年-2020年,我国林业累计可创造直接或间接的绿色就业机会数超过4000万个,折合每年约可吸纳266万人从事相关行业;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起到了兴林富民的效果,许多林业大县林业收入已占到农民纯收入一半以上,实现了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改革目的。当前,许多山区农民林业收入已占到纯收入的60%以上,成为就业增收的主要来源。
林区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工程,有134万户列入全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成为了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惠及林区上百万林业职工、数百万人口的一项最大的民生工程。推动绿色经济:林业需要新定位和新动作新时期,林业部门要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提升林业生态服务功能,实现资源增长与人民富裕,提供社会公平和绿色就业,使山区林区人民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林业建设的成果;以绿色经济为背景,加快林业发展符合中国国情,机遇大于挑战。
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林业的总目标,把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作为林业的总任务,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推动绿色经济,需要林业有新的定位,即森林及林业是国民财富的基础、社会福利的基础和生态安全的基础;推动绿色经济,需要林业有新的动作,在发展上理思路、在管理上做文章、在强化上动脑筋、在深化上下工夫。一是要在发展上理思路,坚持四大定位,履行四大使命,确定发展核心。
坚持四大定位,即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林业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林业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林业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林业具有特殊地位;履行四大使命,即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大举措、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首要任务、应对气候变化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战略选择、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要途径;确定发展核心,即将改善生态和改善民生作为林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改善生态是林业的根本任务,良好的生态已经成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成为绿色增长、科学发展的最主要的标志。改善民生是林业的主要目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林业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是要在管理上做文章,加强机构建设,创新管理模式,服务国家战略大局。要以生态和民生为目标,在国家层面对涉及生态建设与保护的机构和职能进行整合,成立综合的部委,带领山区林区人民脱贫致富,促进山区林区和谐稳定;创新管理模式,遵循国家政府规划监督,省级政府负责落实,地市政府组织实施的原则,即国家层面制定发展规划和约束性指标并实施监督,省级政府对森林资源保护和增值担负责任并负责落实,地方政府制定和组织实施具体的经营方案并负责执行。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团体、企业、社区和公众参与,逐步培养并形成政府指导、财政支持、多元投入、全民参与的社会性林业大发展。
三是要在强化上动脑筋,强化林业可持续经营,强化林业立法与政策建设,强化林业投资融资。强化林业可持续经营,要积极实施《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严格保护林地,确保林地规模适度增加,提高林地管理能力。认真落实《全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森林经营水平,确保森林蓄积稳步提高。强化林业立法与政策建设,完善《森林法》、《湿地保护条例》、《国家级森林公园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探索森林健康经营、绿色计量与核算、森林碳汇交易等标准、规范和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强化林业投资融资,坚持以国家财政购买国家重要生态公共产品的投入原则不能变,林业投入机制要制度化、长期化,持续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同时积极吸引社会投资、国外投资,形成多元复合型投资机制。四是要在深化上下工夫,深化林业绿色改革、绿色科技创新、国际交流合作。深化林业绿色改革,要进一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国有林区改革。
进一步支持林农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林下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工程,促使生产要素向林业生产聚集,促进山区脱贫致富、林区和谐稳定。深化林业绿色科技创新,要加大林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测量技术、能源技术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力度,以科技创新引领绿色发展。
深化林业国际交流合作,要积极推动我国与世界各国和政府间国际组织、国际公约、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合作与交流。让世界了解我国林业为世界发展作出的不凡贡献,为我国林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提升国际形象。发展现代林业,推动绿色经济,实现发展转型,成就绿色梦想,林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随着林业绿色新政的持续深化,森林资源的多功能性将会得到充分发挥,林业三个系统、一个多样性将会更加完善,林业绿色生态盈余将会进一步扩大。全社会办林业的活力将被进一步激活,林业在绿色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必将得到不断巩固和提升。中国林业将会在国际舞台上有更大的施展空间和话语权,必将走出一条世界领先、中国特色、绿色发展之路。
本文来源:JN江南·(中国)体育官方网站-www.genesis-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