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系列
时间:2024-11-02 06:01:02
我爱祖国绿色的林场——中央国家机关青年走进塞罕坝林场调研实践纪实中国绿色时报6月21日报道(记者张漫宇)我爱这祖国的林场,祖国的林场美丽宽广。我爱每棵参天的绿树,护林员用深情把它抚养6月4日一早,在一辆从国家林业局门口启动的大客车上,一支抒情、有力的歌曲响了起来。车上坐的是中央国家机关青年赴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调研实践团的19名青年,唱歌的是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的李克歆。他是调研实践团最后确定的两名成员之一,5天前刚接到入团通知。
4天前,在参加完调研实践团动员培训会后,他把自己对林场的认识,转化为这首名为《我爱祖国绿色的林场》的歌曲。在大家的掌声和喝彩声中,这首歌成了调研实践团团歌的不二之选。而此后6天的调研实践,更让青年们对祖国林场的绿色有了更深的认识,在塞罕坝齐声唱响了对祖国林场绿色的热爱,并把塞罕坝称为人生刻骨铭心的美丽高岭!塞罕坝真冷!塞罕坝真美!塞罕坝机械林场在河北省最北部,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南缘,距离北京直线距离283公里。
对初到林场的青年们来说,这不到300公里的距离,是六七个小时颠簸的车程,是一二十摄氏度的温差,是城市和林区的巨大差别。6月上旬的北京,已是盛夏。而塞罕坝,春天才来到不久。
在去往林场海拔最高的亮兵台营林区的途中,阴河林场场长姚凯特意把青年们领到林间的一条小河边上,让大家看河面上厚厚的冰盖因为晚上气温会降到零度以下,这些冰层要到7月中旬才能完全化开。在塞罕坝展览馆,穿着皮毛背心和长靴的讲解员给青年们介绍,塞罕坝的冬季极为漫长,年均积雪时间是7个月,年均无霜期只有67天。有人评价塞罕坝这是一个比哈尔滨更寒冷的地方!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远离城镇的高寒之地,在过去的50年里,来了一批批热血青年。
他们扎根塞罕坝,把100多万亩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沙地荒原,变成了放眼皆绿色,禽兽怡其间的茫茫林海。他们在这里种下的树,如果按1米的株距排开,可以绕地球赤道12圈!这集中连片的人工林,面积之大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一!为了这片林海,许多塞罕坝人付出了汗水、泪水,甚至宝贵的生命。
在调研实践团每晚必开的思想交流会上,国务院法制办的时蕊说:刚进林场时,看到茫茫林海、天高云淡的美景,得知这里的树木除了少量天然白桦林外,全都是人工或者机械种植的,眼角禁不住湿润了。何等的艰辛付出才能让漫漫荒漠变成如今的浩瀚绿洲啊!国家林业局的班奇说:我是一个两岁孩子的母亲。当我得知林场一对夫妻防火瞭望员带着小孩长期驻守在望火楼上,孩子因为营养不足、很少见人,两岁了才出牙,四五岁了却只会叫爸爸、妈妈时,眼泪都快下来了。感人的事例数不胜数。
塞罕坝林场1962年由当时的林业部建立,第一批建设者369人来自全国18个省市,平均年龄不到24岁。在这些创业者中,有近四成是大中专毕业生,接受过高等教育。
然而他们把家安在偏远闭塞的塞罕坝,他们的子女得不到和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极少有人跨进大中专院校的大门!在拜访了塞罕坝六女上坝主人公之一的陈彦娴后,青年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六女上坝是塞罕坝创业者中的一个传奇:1964年,陈彦娴在承德二中读高三,她和宿舍里的6个好姐妹一起放弃了高考,选择了到林场工作。有的青年说,六女上坝带有当时的时代烙印,放在今天是不可能发生的。
有的青年说,不论哪个年代,能为梦想而不计较个人得失都是青年群体的最大特质。调研实践团的青年注意到,虽然林场现在的条件比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好了很多,但和城市相比还是差距很大,然而还是不断有大学生来到林场,继续呵护塞罕坝的绿色。今天的林场,管理层的很多中坚力量是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毕业生。
而在林场下属的好几个基层林场,和青年们朝夕相处的,有不少是近几年新来到林场工作的本科生、研究生。和两位这两年通过全省的统一招考来到塞罕坝的研究生交谈,他们说,选择塞罕坝,是因为在这里能发挥他们所学的林业专业。这让人感叹:如果没有塞罕坝创业者在这里种下林海,没有塞罕坝守业者让林场发展、壮大,市场经济的今天,林场如何能持续吸引来青年才子?调研实践团的不少青年们把对塞罕坝的认识概括为两句话:塞罕坝真冷!塞罕坝真美!说塞罕坝冷,是感叹塞罕坝的气候、环境之艰苦,感叹林场创业者和守业者的艰辛与不易。
说塞罕坝美,既是感叹塞罕坝人用几十年时间创造出来的林海很美,更是感叹塞罕坝务林人创造并传承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塞罕坝精神真美!我爱每棵参天的绿树和塞罕坝务林人在一起,在塞罕坝精神的激励下,青年们每天的调研实践活动都忙碌而充实。青年们参与育苗、造林、营林、护林防火等工作,体验了从一粒种子到幼小的树苗再到挺立的大树这一漫长的过程中务林人所付出的艰辛。带着对林场这片来之不易的绿色的热爱,青年们主动加压,增添了不少实践内容。
在苗圃地,青年们每3人1组开展除草比赛。在给落叶松修枝时,青年们坚持在雨中和林场职工共进退,头发、外衣都被大雨淋湿了。在沙地种树时,坡度大,青年们都或趴或跪在沙地上,小心翼翼地把苗木容器袋切开口,把长了3年才有十多厘米高的樟子松小苗放进沙坑,将沙土回填,再谨慎地把容器袋抽出,生怕那决定小苗成活率的土坨散开。青年们在林场不但拜师学艺、真干实干,还请林场根据大家的学习内容出题,检验大家的学习成果。
6月7日上午,与高考同时间,调研实践团的青年们也迎来了一次小高考。面对考卷,青年们认真地回答着防火期野外吸烟罚款标准是多少?、春季防火戒严的时间是?、千层板林场共有几个营林区,分别是?等问题。6月7日晚上,是一个特别的夜晚,调研实践团的青年们和林场青年共聚一堂,交流联欢。在这个晚上,调研实践团的青年们表演了他们前一天晚上排练到凌晨的原创小品《塞罕坝取经记》。
借《西游记》的外形,把青年们这几天在林场劳动、学习的内容融入进去。当扮演大师兄、二师兄、三师兄的青年们说着带有二号工具、分兵合围、突破火线、看周围、看树干、看树冠,看地径等林业专业术语的台词时,当他们喊着师傅并把在林场拜的老师推上台时,当他们一起朗诵《塞罕坝祭》的长诗时,在场的所有观众,笑了又笑,鼓掌又鼓掌!联欢会上,《心有灵犀》和《一家亲》的游戏,既检验了调研实践团的青年和他们在林场所拜的老师心有灵犀的程度,也让中央国家机关的青年和林场的青年紧紧相拥在一起。这个晚上,调研实践团的所有青年一起唱响了《我爱祖国绿色的林场》我爱这祖国的林场,祖国的林场美丽宽广。
我爱每棵参天的绿树,护林员用深情把它抚养。啊防风固沙,科技推广,生态草场,招待四方。
这就是美丽的塞罕坝上,担当着祖国生态屏障。我爱这祖国的林场,美丽的林场丰富的宝藏。森林草场,鸟语花香,六女的精神在这里传扬。
啊扎根基层,学习榜样,无私奉献,敬业爱岗。这就是真实的塞罕坝上,托起了民族绿色希望!人生刻骨铭心的美丽高岭塞罕坝是蒙古族语和汉语的组合,其意为美丽的高岭。在一百多年前,塞罕坝一直是水草丰美的森林和草原,后因围垦、战乱等原因,一度成为浑善达克沙地的一部分。
6天的时间,青年们爱上了这美丽的高岭,更爱上了让高岭重获美丽的塞罕坝务林人。李克歆以《追寻塞罕坝的精神力量人生刻骨铭心的美丽高岭》为题,在他的调研心得中写道:调研实践活动时间虽短,但在我的心灵中却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每一天每一刻我都在追寻,是什么力量让一代代的林场人献完青春献终身?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伟大的塞罕坝精神?他找到的答案是:这是信仰的力量。
这种信仰体现为对祖国的忠诚、对理想的坚守、对事业的热爱、对人的社会价值的追求。在6月9日的总结会上,以及此后撰写的一篇篇心得体会中,青年们用真切的语言表达着塞罕坝此行的收获,并穷尽自己的知识,为塞罕坝的发展、为处于整体贫困状态的全国国有林场的发展献策。环境保护部的刘淼说:如果全国所有的林场都成为塞罕坝这样的林场,所有的天空都像塞罕坝一样蓝,该多好啊!讲到发展中的中国存在的一些问题时,这些平均年龄31岁的青年还讨论自己是不是坐在公交车上谈两亿元的项目。
最后,大家得出结论:如果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工作,就会为这个社会的发展、为林业的发展使上劲;不管劲大劲小,只要方向是正确的,大家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就可以让祖国更美好。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马兵说:从知道要来林场调研实践后,开始不断关注、学习林业保险的发展情况。
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主办的这次活动给了青年们一个平台,今后能以更广阔的视野、务实的精神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时蕊说参加这次调研实践活动对自己所从事的林业立法工作大有裨益。她讲:平时坐在办公室里看大量的汇报材料得出的认识,像是用望远镜来看东西,基层离自己很远,看不真切;这次到塞罕坝来,是用显微镜来观察,通过参与、体验得到的认识,特别真实。
国家林业局场圃总站的李世峰说:这次的调研实践让我对北方的林场有了充分的了解,以后的工作会更细,会更多考虑南北方差异等细节。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的靳诚说:我要把学到的塞罕坝精神用到自己所从事的三北防护林建设工作中。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书记、调研实践团团长冀萌新听了青年们在总结会上的发言后,评价说:从你们的收获来看,团工委这次组织的以根在基层走进一线为主题的调研实践活动,目的达到了!接地气、体会塞罕坝精神,能去除我们心中一些浮躁的东西,更好地思考、面对自己的人生,这首先是一笔人生的财富。
而更大的财富在于,在塞罕坝林场这样一个基层视角下看林业的发展,我们的思考不局限于一个点、一个行业用通融的视野来思考,这是我们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点,也是事业的财富。塞罕坝,美丽的高岭。
从这里出发,前面,有人生的高岭,更有林业发展的高岭、祖国强盛的高岭。让我们出发吧。
本文来源:JN江南·(中国)体育官方网站-www.genesis-3.com